? 正确认识三伏贴
来源: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发布时期:2018年07月25日
三伏贴又名“三伏天灸”,起源于清朝,是冬病夏治传统特色疗法中具有代表性治疗措施之一。冬病夏治是指利用夏季三伏时令,即机体和自然界阳气最旺的有利时机,通过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络等措施预防或治疗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虚寒性疾病,调节人体阴阳平衡。其理论基础源于《黄帝内经》:“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乱治未乱”、“子午流注,适时开穴”、“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天人合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等。
现代研究已发现药物贴敷后可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药物透过表皮细胞间隙并经皮肤本身的吸收作用,使之进入人体血液循环而发挥明显的药理效应。另外,通过神经反射激发机体的调节作用,使其产生抗体,提高免疫功能,增强体质;还可能通过神经一体液的作用而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功能。(来源国家卫生计生委权威医学科普传播网络平台)。
因此,无论是从中医理论体系,还是现代研究结果,三伏贴都是有理可寻的。
三伏贴的疗效问题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热点。认为三伏贴无效一方的主要证据,是三伏贴没有入选治疗指南、咳嗽有时是自限过程、安慰剂效应、三伏贴相关研究少且设置多存在缺陷等。而另一方面,有些商家和投机者过分夸大三伏贴的疗效,甚至出现“万能贴”、“包治百病”等说法。
对于三伏贴的效果,我们应该理性看待。一方面,它是中医疾病外治的一种防治并举的方法,是治疗疾病的一种辅助手段,不可过分夸大作用,但也不能全盘否定,说它是“坑娃骗局”的理论未免有些过于狭隘了,但另一方面,也应该认识到它不能替代日常治疗。
此外,三伏贴的火爆也产生了许多问题,一些“黑诊所”、药店、养生保健馆、电商等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扩大适应症,更是抓紧“商机”纷纷推出三伏贴的“万能贴”广告语,打出“包治百病”、“贴的时间越长越好,起的水疱越大越好”等口号,导致孩子出现化学性烫伤、严重过敏等不良现象。
各种利益乱象引发出三伏贴口水战,有些人将三伏贴神化,还有些人人又将三伏贴一棍子打死,甚至极端否定中医,这些都不可取。中医有自己的诊治观点和体系,传承千年的中医必有其精华之处,取其精华,合理地应用三伏贴才能真正造福于民,而诸如“滥用三伏贴追求利益”带来的黑锅,也不应该由真正致力传承与发扬中医的中医人来背。
我们对三伏贴要有正确的认识,三伏贴不是万能贴,不能包治百病,并非所有病症都适合。三伏贴主要是针对过年龄2周岁以上的体虚易感儿,如反复发作的哮喘、支气管炎、肺炎、过敏性鼻炎、咽炎、扁桃体炎、遗尿、消化不良等疾病。从中医观点来看,许多过敏性体质儿童,体质皆为虚寒。三伏贴是利用天气最热、阳气最旺的这段时期,通过辛温药物来扶助人体阳气,驱散体内潜伏的寒气,从而减轻这些疾病在冬季发作的症状和频率。此外,有些孩子冬天总是咳嗽、呼吸道感染,也是适合贴敷治疗的。
同时,也存在相当一部分孩子并不适合贴三伏贴。有些家长认为三伏贴属于外治法,安全、方便,殊不知三伏贴也有严格的适应证,贴敷期间也需严格注意相关事项(参见附2)。孩子不能随便贴三伏贴,尤其是2岁以下的孩子,皮肤比较娇嫩,可能无法耐受药物的刺激,容易造成皮肤感染。还有肺炎急性期、发热者,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儿都是不建议进行贴敷。
而早在201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就发布了《关于加强对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技术应用管理的通知》,明确规定了“三伏贴”应用范围、开展“三伏贴”服务机构、操作场所、操作人员等的基本要求,具体参见如下:
附1:201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对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技术应用管理的通知》规定
一、“三伏贴”应用范围
“三伏贴”主要适用于反复发作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也可用于以反复发作、冬季加重为临床特点,中医辨证为寒证的其他疾病。
严禁为追求经济效益不合理扩大应用范围及应用人群。
二、开展“三伏贴”服务机构基本要求
开展“三伏贴”服务的机构应为具有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核准登记的中医科、中西医结合科或民族医学科诊疗科目的医疗机构,并已开展相应的中医药或民族医药服务工作。
非医疗机构不得开展“三伏贴”服务。
三、应用管理
(一)处方管理
“三伏贴”处方用药及穴位选择应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拟定,明确其禁忌症及相关注意事项,并经本医疗机构伦理委员会审议后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或中医药管理部门备案;医疗机构无伦理委员会的,应由核准其登记注册的卫生行政部门或中医药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专家论证审议并同意后备案。
(二)操作人员要求
对患者实施“三伏贴”操作的人员,应为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或接受过穴位贴敷技术专业培训的卫生技术人员。医疗机构应对本单位能够从事“三伏贴”操作的人员予以明确并进行培训、考核。
(三)操作场所要求
“三伏贴”服务应在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内开展。
(四)安全管理与效果评价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三伏贴”的管理,建立管理制度,严格技术操作,操作规范应符合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9部分穴位贴敷》(GB/T 21709.9—2008)和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Ⅱ)穴位贴敷》(见附件)有关要求,同时要加强对不良反应的监测,制定不良反应处理措施,确保其应用安全。医疗机构应积极开展“三伏贴”效果评价工作,收集相关数据,按照科学的评价方法,跟踪评价接受“三伏贴”服务的人员治疗与干预效果,效果评估总结报告应于下一年度“三伏贴”服务开展前上报上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并作为医疗机构下一年度能否开展“三伏贴”服务的重要参考依据。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应积极组织开展相关科学研究,推进“三伏贴”科学化、规范化开展。
(五)宣传推广
医疗机构可运用各种形式科学合理地宣传 “三伏贴”知识,重点对“三伏贴”适用人群、适应症、干预效果等有关知识进行宣传普及,避免夸大效果。
附2:三伏贴的注意事项
(1)贴敷当天最好穿着透气性较好、较为宽松的深色衣服,不要穿紧身的化纤衣物;
(2)感染急性期或发热者禁用,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体质特殊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不能使用;
(3)贴敷时间控制在0.5~2小时内,首次贴敷应密切观察局部皮肤反应情况,可根据自身体质情况适当的延长或缩短时间;
(4)贴敷后出现温、热、痒、轻度刺痛等感觉,均属于药物吸收的正常反应,若出现刺痒难忍、灼热、疼痛等感觉,应及时去下三伏贴,清水擦拭,切忌抓挠,不宜擅自涂抹药物,一般可自行痊愈,若个别患儿皮肤出现红肿、大水疱等严重反应,需及时就医;
(5)贴敷后须避免受寒冷刺激以防遇冷毛孔收缩,影响药物的渗入,如避免直接吹空调、风扇,两天内应避免游泳,贴敷6小时以后可以洗温水澡;
(6)贴敷期间饮食宜清淡,应尽量避免让孩子吃辛辣、寒凉、刺激性食物,海鲜、牛羊肉等发物也最好不要食用;
(7)三伏贴敷疗法3~5年为一个疗程。每年分为三个阶段,即头伏、中伏和末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