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呼吸专科能力建设培训会(苏州站)顺利召开
来源: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发布时期:2024年08月30日
8月25日,由福棠儿童医学发展研究中心、苏州市基层卫生协会主办,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承办的“儿童呼吸专科能力建设培训会(苏州站)”如期举行。本次论坛汇集了儿童呼吸领域的专家学者及基层儿科医生200余人,共飨一场学术盛宴。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院长吕海涛教授、福棠儿童医学发展研究中心马庚副主任、苏州市基层卫生协会计永昌会长、苏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陆治平副主任等领导在开幕式上先后致辞,向远道而来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他们的支持表示感谢。他们对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65年来的发展成就表示肯定,并期望本次会议能够推动儿童呼吸专科建设和发展,进一步提升基层儿科医生诊疗能力。
大会由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郝创利教授主持。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学中心殷勇教授带来了《儿童呼吸系统罕见病》。全球罕见病种类已经超过7000种,呼吸系统疑难少见病多数为遗传性疾病,其中单基因病占很大比例。殷勇教授详细介绍了儿童常见呼吸系统罕见病,包括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肺泡蛋白沉积症、囊性纤维化等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随访等内容。殷勇教授指出,儿童呼吸系统罕见病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诊断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治疗面临挑战,呼吁儿科医生提高对相关疾病的关注和认识。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罗征秀教授以《儿童支气管扩张症诊断和管理》为题进行了授课。成人和儿童支气管扩张症的定义存在差异,罗征秀教授重点讲解了儿童支气管扩张症的诊断和管理,指出高分辨多排螺旋CT扫描是目前儿童支气管扩张症诊断的“金标准”,结合实际病例分享,强调诊断思路(病变分布:局部/弥漫性)、病因诊断思路(病生基础—先天/后天),并结合多份儿童支气管扩张症指南,进一步深入讲解了疾病的管理,指出多学科模式的建立有助于疾病的管理和随访。
江西省儿童医院陈强教授讲授了《儿童百日咳诊治建议解读——中国儿童百日咳诊治的新进展》。陈强教授提到,全球很多疫苗覆盖率较高的国家出现了“百日咳再现”,并进一步分析了这种现象出现的可能原因,通过儿童百日咳诊治建议解读,重点讲授了儿童百日咳的诊断技术,并详细介绍了各种治疗策略,为学员们带来了儿童百日咳治疗方案的新研究,提出了新靶点,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百日咳诊治的理解。
安徽省儿童医院杨泽玉教授带来了《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实践指南解读》。儿童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高发人群,肺炎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首位病因。杨泽玉教授为学员们讲述了不同年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学特征及耐药情况,对此类疾病的临床特点、诊治、预防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讲解,并对诊治思路进行了提炼总结,重点强调了肺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重症肺炎和高危因素的识别、初始病原体的判断和经验治疗及疗效评估,以期降低病死率和后遗症发生率。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卢根教授带来了《儿童先天性呼吸系统疾病分类建议解读》。卢根教授点明呼吸系统的先天性疾病种类繁多,临床一直缺乏公认的分类方法,对这一大类先天性呼吸系统疾病有必要进行分类的统一以便于深入研究,卢教授列出以呼吸系统表现为主要表征的疾病,将儿童先天性呼吸系统疾病分为九类,依次介绍了先天性上气道的常见疾病,先天性下气道疾病、先天性肺泡及周围气道异常疾病以及先天性肺血管异常分类等,卢根教授表示期待并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学研究的深入,这一分类必将能够不断修正与深化,从而为全面理解儿童呼吸系统发育相关性疾病提供有益的借鉴。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王宇清教授带来了《流感抗病毒治疗新时代》。王宇清教授提出儿童流感具有以下几个特殊性,如儿童罹患率高于成人,流感病毒感染后易发展为重症等,强调儿童也是社区内流感传播的驱动因素之一,需重点关注,还为学员详细讲述了儿童流感的临床表现,并提醒广大医生婴幼儿临床表现不典型,1/3的中重度流感患儿会出现严重并发症,常合并肺炎,王宇清教授还重点讲述了流感相关肺炎、脑病的识别与处理,还分享了儿童流感抗病毒治疗的最新进展。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陈星教授带来了《严重过敏反应诊断和治疗建议解读》。陈星教授强调过敏与严重过敏反应的区别,严重过敏反应是由IgE介导的,并详细讲述了儿童严重过敏反应的发病机制,以及诱因和危险因素,强调川崎病患儿运用阿司匹林时需警惕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同时向学员们介绍了严重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与诊断,并重点强调肾上腺素是严重过敏反应的治疗基石。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田曼教授带来了《DRGs及其管理应用》。讲述了DRGs(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概念、起源以及DRGs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同时,田曼教授也详细讲述了DRGs分组步骤、相关服务评价指标以及病种成本管理与呼吸科常见病组,强调国家医保局主要诊断选择原则应重视病情演化的主诊断。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郝创利教授带来了《儿童哮喘临床实践指南解读》。郝创利教授讲述了儿童哮喘概况与临床实践指南,介绍了儿童哮喘的具体临床表现,提示儿童哮喘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和可逆性气流受限的证据,并强调重视小年龄组的鉴别诊断。同时郝创利教授也提出了哮喘评估的具体流程,强调关注儿童哮喘中的难治性哮喘和重症哮喘案例,之后又总结了儿童哮喘规范化治疗策略、儿童哮喘临床实践指南推荐建议以及儿童哮喘临床实践示范应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周浩泉教授讲授了《大环内酯类药物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周浩泉教授结合临床经验讲解了大环内酯类药物对于呼吸道常见疾病(如百日咳、肺炎支原体肺炎、婴儿和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等)的具体使用说明,且基于循证医学解析了大环内酯类药物在支气管扩张、囊性纤维化、闭塞性支气管炎、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等疾病的疗效。最终指出大环内酯类药物在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优势:不仅具有广谱抗菌活性,而且具有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对临床医师合理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无锡市儿童医院李羚教授带来了《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进展》。李羚教授通过介绍流感病毒的复制过程,讲解了抗流感药物依据作用靶点的不同可以分为六大类:神经氨酸酶抑制剂(NAI)、病毒RNA聚合酶抑制剂、以病毒核蛋白为靶点的药物、针对病毒血清素的药物、M2通道离子抑制剂及其他类药物。之后还针对各类药物的使用说明、临床研究进行了详细讲授,指出内体磷酸化可能是抗病毒药物开发的新靶点。最终总结了目前神经氨酸酶抑制剂仍是流感治疗的一线用药,但是其出现的耐药改变,给流感治疗的有效性带来了挑战。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唐兰芳教授讲授了《弥漫性肺泡出血诊治临床解读》。唐兰芳教授首先介绍了弥漫性肺泡出血的定义、病理改变、临床表现、并发症、影像学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表现,随后讲解了弥漫性肺泡出血的病因、病因诊断程序,通过分享一些珍贵病例讲授了针对不同病因的具体治疗,为临床医师认识和诊治弥漫性肺泡出血提供了宝贵的临床经验。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王宇清教授带来了《中国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王宇清教授首先介绍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定义、常见病因、夜间及白天的临床症状,强调了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 PSG)这一标准诊断方法的地位。随后指出该指南在诊断方面,将儿童OSA诊断标准由既往“AHI>5或OAI>1”更新至“OAHI>1”,调整了儿童OSA严重程度分级指标;在治疗方面,强调了OSA的多学科综合管理和治疗,增加了药物和减重两部分治疗推荐。
儿童呼吸专科能力建设培训会(苏州站)圆满结束,此次会议不仅为基层儿科医生带来一场学术盛宴,更是儿童呼吸专科能力建设领域理念与实践交汇融合的交流平台。特别感谢福棠儿童医学发展研究中心、苏州市基层卫生协会大力支持,感谢各位专家的精彩授课和点评,感谢会务组的辛勤付出。